一直以来,网上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:“富则莱茵金属,穷则莱阳钢管”,其中多少是对德国莱茵公司的调侃,但也能看出来,作为民企的莱阳钢管,说到底还是和莱茵金属有些差距的,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,让我不禁怀疑,莱茵金属,真的比莱阳钢管靠谱吗?
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,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,西方国家开始对乌克兰军援,但乌克兰前线就像一个无底洞,上百万的炮弹往里投都难以满足作战需求,正因如此,俄乌冲突又被称为二战以来最贴近常规战争的一次冲突,各国也得以窥见常规战争的冰山一角,作为军援主力之一,波兰几乎是掏空了家底,为了补充库存,2年前波兰就向莱茵金属采购了5万枚炮弹。
现在,两年过去了,波兰突然发现,说好的5万枚炮弹如今一个都没见到,根据波兰媒体报道,莱茵金属撕毁了这份5万枚炮弹的合同,换句话说,这5万枚炮弹波兰永远也拿不到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?
原来,负责提供这批5万枚炮弹的,是莱茵金属在非洲的子公司,但南非政府害怕得罪俄罗斯,便停止向波兰提供这批炮弹,然而,事情的真相,恐怕远不止于此。
让我们把视角拔高,由波兰的这一采购案看向整个西方的军工产业。
自今年年初开始,欧美各国政府智库就开始接连发布警告,美国智库明确表示: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火库存,可能不够台海冲突一个星期的消耗,欧洲各国纷纷发布炮弹库存不足的警告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,原因其实很简单,无非是供应链断裂和军火公司本身。
前阵子,法国负责军工企业生产的官员称,用于制造炮弹、导弹、火箭弹等弹药的火药短缺,问题出在了棉花身上,而棉花的来源,是中国。很显然,西方虽然口口声声说要“脱钩断链”,但即便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军事工业,也很难对中国说“不”。
南非莱茵金属子公司拒绝向波兰提供炮弹这件事情本身,不仅是供应链的问题,更是企业的问题。为什么莱茵金属要在南非投资炮弹厂?
因为炮弹的利润率太低,莱茵金属在世界各国的投资,大多是这种技术含量不高且利润率极低的产业,真正的高利润产业,例如坦克、装甲车这些,才是莱茵金属母公司最想做的。这一点是所有西方军工企业的通病:热衷于开发和生产高利润产品,对技术含量低、利润率低的产品不屑一顾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作为世界顶尖军火公司的莱茵金属,可能真的不如物美价廉还能保证产量的莱阳钢管。
当然,这也是只是一种调侃,我更想强调的是西方松散的军工产业体系的弱点太多,在我国完备工业的支撑下,莱阳钢管在必要时刻发挥的作用,可能比莱茵金属还大。